close

 

《路寒袖專欄》  國語日報少年文藝版 2011.06.29

 瑞芳1.jpg    

 

《攝影發想詩》

 

河的邀約

 

一路上

我拐彎抹角的邀請

從委婉細語到白沫飛濺

你總算應允

盛裝的陪我趕赴大海

這場夏日之約


 

瑞芳2.jpg      

路過瑞芳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.攝影/路寒袖

 

第一次經過瑞芳是一九八五年。


那是我任教於永和復興商工的第二年,這份教職是我的第一件差事。有了一年的穩定收入,於是壯起膽來大手筆的買進人生的第一部單眼相機。


該校以美工科起家,也因而聞名,發展的重心既是美工,因此該科的學生、老師當然最多。我教的雖是國文,幾個知心至交卻是教美工的,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專長──攝影,而與我過從密切者,就是攝影老師。


上課的日子我們幾乎天天共進午餐,假日則常一起揹著相機出遊、拍照,瑞芳就在我們前往九份、金瓜石的路上。


那幾年去了多趟九份與金瓜石,瑞芳總是路過。


隨著電影《悲情城市》、《多桑》的熱潮,九份不僅成了旅遊新寵,其間多少摻雜著朝聖的況味,從此每逢假日必定車水馬龍,絡繹不絕於途。曾經是台灣重要的金礦、煤礦產地,而今重新點亮它們的卻是膠卷。


又一次的路過。瞥見路旁一販賣水果的小貨車,掛著大塊瓦楞紙板寫道:嘜擱問啊(不要再問了),往九份,前面第二個路口右轉,一直開,就到了。不論是幽默或無奈,九份的魅力可見一斑,而瑞芳的遭遇有點像那輛水果車,所有的停車只為了借問,眼前的喧鬧無非是路過的煙塵。


記憶中,唯一一次在瑞芳停佇已是多年以後的事了。


應該是那些礦場山城作蘸吧,吳念真請了一些藝文界的朋友到他瑞芳的家吃大拜拜。既是拜拜餐,通常都是流水席,客人吃飽各自請便,因為主人接客一批又一批,誰要是長屁股,嗝都打了好幾響了,還戀著主人家敘舊,那就未免太不上道了。


那次,瑞芳到底是圓是扁都還沒看清楚,便賓主盡歡,互道珍重了,否則再不走人,豈不成了擠爆公路的共犯,或者,明年主人的拒絕往來戶。


之後遊平溪,探侯硐,訪雙溪,瑞芳始終在途中。


雖然總是過門而不入,但久了難免想登門踏戶一窺堂奧。


我從國道一號的八堵交流道下,接走六十二號快速道路,甫進瑞芳,基隆河於焉橫陳,晴川歷歷,芳草萋萋。我靠邊停車,拿出相機正專心拍照之時,前方二十公尺處一位老先生信步而來,好奇的問:「在照相喔?拍那條蛇嗎?」


我向來聞蛇色變,正專注觀景窗的心思驀地被拉回真偽未定的情境,「哪來的蛇啊?」眼睛離開觀景窗,循著老先生手指的方向,果真在我取景的下方,一條蛇,兩公尺餘,小孩子手臂粗,翻著白肚,一動也不動的仰浮於水濱。


「死了吧?」我尚未完全回神。


「是啊,被打死後丟棄的呀!」頓了一下,他說:「現在沒有人懂得殺蛇了,有點可惜,唉。」


老先生這聲長嘆幽幽然彷彿數十年之久。記得小時候,偶爾就撞見鄰里街坊將捕來的蛇,或吊樹幹,或吊屋簷,宰而烹之。但今日,除了蛇肉店,誰會?


如果上廟擲筊抽籤,出門遇大蛇的徵兆不知為何,但一番折騰後,本能的飢餓感才是真實的。對呀,吃飯是留下的最好理由。


瑞芳知名的美食有龍鳳腿、蕃薯粿、胡椒餅、米詩堤甜點……,後來我選擇了火車站前民生街梅字號的赤肉焿、米粉炒。店裡掛著「40年的老店」,一問才知,其實已五十三年了。


門口攤車正上方招牌有馬英九、蔡英文分別於二○○四年與二○一○年的簽名,字雖不大,卻比「赤肉焿」、「米粉炒」還醒目,我笑著告訴老闆娘:「總統加持的喔。」老闆娘似乎頗為得意,滔滔不絕的跟我訴說他們到訪的情形。

食物果然是認識與愛上一個地方的最佳誘餌,梅字號的招牌料理雖是再普通不過的肉焿與米粉,但調味料與湯頭保存了傳統的簡約與甜美,肉焿的口感、米粉的Q度堪稱都是少見的傑作。


食物的料理跟地方的調性想必也相互呼應吧,瑞芳的美食大都平凡簡單,鎮裡風光也是如此,但嘗試過後卻令我懷念,心想,下次再來,該多留些時候。


 

《小詩一分鐘》

基隆河發源於平溪,到了瑞芳,地形轉為和緩的丘陵區,之後再流經基隆、汐止,進入台北盆地,於關渡匯流淡水河出海。河流自源頭初始自是循山迂迴曲折而行,所謂「拐彎抹角」寫的即是此種上游地形,而這階段,河水濫觴,潺潺涓流,如人之輕聲細語,以此譬喻剛開口邀約他人時,那種含蓄、害羞的情景。隨後,水勢逐漸豐沛奔騰,水花四濺,又似激昂亢奮的言語。照片中之山巒由遠之淺淡,漸近而深且層次分明,鬱鬱蒼蒼,山巒不就像是穿著一件華服嗎?而盛裝所為何事,當然是重要的約會啊。

 

《攝影一分鐘》

基隆河貫穿瑞芳全區,市區大抵沿河兩岸發展,照片中的這段乃是下六十二號快速道路,於即將進入瑞芳的引道(下去就接中山路了)上所見。拍這種驚鴻一瞥的照片得憑直覺,拍與不拍當機立斷,因為是在路上,安全仍是第一。這裡是基隆河離開瑞芳之處,當時光線適度,得以呈現前方山巒的層次感,取景時別忘了讓它們入鏡。再者,留意公路的水平線,它是平衡整張照片的基準。還有,兩岸的山坡比例宜勻稱,畢竟,它們是照片中色彩最重的部分。


 


, ,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