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《想念使然 》 ◎路寒袖 2006.7.14中國時報「人間」副刊



之前,我在台中一家報社上班,負責副刊的編務。

這家以台灣為名的報社揭櫫的是「在地人的好朋友,台灣的新代言人」,強調要以中部為基地,發出台灣真實的聲音。台灣的媒體從平面到電子幾乎都集中在台北,這樣的理念多少可以平衡長期以來觀點嚴重傾斜的現象。它昭示了理想媒體環境的可能,深深的,我的內心不由自主的隨之悸動。

一個晚上,我只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考慮,就決定接受經營者的邀請,而辭去服務已逾八年的報社,毅然從生活、工作了二十年的台北搬回成長的台中。

二十年,到底要割捨多少?熟稔的同事與工作、默契的友人與話題、喜歡的散步路徑與風景、習慣的賣場與餐廳⋯⋯。

那是秋日的九月,陽光猶感熾烈,我揹著書包與一小袋行李,裡邊除了幾套簡單的換洗衣物外,多的是朋友的勸阻。我總覺得理念的實踐是生命中不能或缺的刻痕,是以,朋友所有善意的擔心我都將它們轉化為惕厲與祝福。

重新改組的報社一切從零開始,在儉約的要求下,人力不足,設備簡陋,草創的前兩年,每天我熄燈離開報社時總已凌晨兩、三點了,有時從稿堆中抬起頭來,赫然發覺天已濛亮,我索性以辦公室內的沙發為床,醒來之後,繼續看稿、改稿、約稿。

日報是朝生暮死的文化產品,但一個優質的版面、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或一首雋永的詩作,都會是讀者在生活、成長過程中適時出現的好伴侶,所以我堅信,剎那可以成為永恆。

想必是同樣的信念吧,報社上下凝聚著無比的向心力,才短短兩年的時間,報社就贏得了中部地區讀者的認同。然而這張亮麗的成績單顯然暈眩了大家的判斷,以為理想已經唾手可得,所有的幹部幾乎一致認為應該儘速揮軍北上,以便確立全國大報之一的地位。逐鹿京城之心是何其的急切啊!

每次緊鑼密鼓的北遷主管會議裡,就唯獨我主張不該違背對讀者的初始承諾,應繼續根留中部打拼,並且提出「到台北的捷徑是往高雄走」的論述。無奈,這些從台北南下的同事們,個個沉醉在衣錦榮歸的幻夢裡,我的理論宛若異端邪說,偶爾還飄來一句「詩人脾性」的訕笑。

報社以超高的效率迅速北遷,然而不到兩年,報份明顯下滑,接著是一波又一波的裁員、縮版、減薪,人才急速出走。

我所主持的藝文中心是唯一堅決固守台中的單位。每天上班時望著人去樓空的偌大編輯部,個人強烈的孤獨感顯得微不足道,因為它很快就被無邊的蒼涼與喟歎所覆蓋。

經營者費盡心思的苦撐到第十年似乎已舉步維艱了,於是我又接獲一紙更為殘酷的裁員令,我思忖著,該是割捨的時候了。那時陣一進編輯部,不是焦躁就是恍神,常常不自覺的起身踱向窗口,凝想冥思。

那是初春三月,我矍然發現每天經過的三株高大的小葉欖仁,在窗外竟落得一葉不留,九年多來,我居然第一次注意它們的落葉;光溜的枝椏一傘一傘的舖展而出,株與株還相互疊蓋,雖然仍保持著優雅的姿儀,但看起來倍感蕭瑟,煞像報社當下的處境。

那幾天,到報社去彷彿就為了看那三株欖仁樹。

樹亦有情吧,才數日,禿滑的枝條驀地冒出鮮翠的細點圓芽,透過寬敞的玻璃窗望去,有如綠色的天上星子,我心中祝禱,祈求報社能像這幾株欖仁一樣,葉落之後迅即再生,縱然,我決定離去。

是冥冥之中的定數嗎?告別了那三株小葉欖仁後,我自己竟是來到當時極力建言的路徑──高雄。

小葉欖仁雖說尋常可見,不過在我花樹圍繞的新工作處所卻未見它的蹤影。我的辦公室也有一大面的玻璃窗,於是乎每每望向窗外時,我總無端的想念起來⋯⋯

想念也會抽芽嗎?果然今年春天,我在高雄美術館遇見了南方的小葉欖仁,不是三株,而是長長的一排排,葉繁枝茂,交錯合蔭,舖蓋成翡翠般的想念長廊。

在高雄,春天好短好短,夏天很長很長,氣候燠熱,我的汗流得比以前快,也比以前多,看著自己的肌膚,起先汗水如針頭般細小的從每一個毛細孔沁滲,而後,不出幾分鐘,隨即汩冒如珠,片刻,全身濕淋淋,像極一株發芽長葉的小葉欖仁。這時我終於知道,我的流汗其實無關氣候,而是想念使然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