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歌聲戀情》◎路寒袖

桃花泣血記 詹天馬/詞.王雲峰/曲

人生親像桃花枝
有時開花有時死
花有春天再開期
人若死去無活時


台灣歌謠,首先我們當然會想到第一首的創作歌曲,那就是寫於一九三二年的〈桃花泣血記〉。
那年一部大陸電影《桃花泣血記》由上海引進來台放映,片商為了招徠觀眾,於是突發靈感請了當時兩位知名的辯士詹天馬與王雲峰,合作為電影撰寫同名的宣傳歌(前者作詞,後者作曲),然後用廣告車到大街小巷四處播送。此一新招果然奏效,不僅締造了可觀的票房,而且開啟了台灣創作歌謠的扉頁,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,廣告歌竟然勝過「本尊」,傳唱至今歷久不衰。
《桃花泣血記》的書寫形式承襲了台灣戲曲的原型──七字仔,整首分十二段,每段都是一首七言絕句。首段以輿筆起始:「人生親像桃花枝,有時開花有時死;花有春天再開期,人若死去無活時。」而內容則描述一個富家子弟與貧窮女孩相戀的故事,由於遭受男方母親無情的反對、阻撓,結果當然是以悲劇收場,女主角香消玉殞,男主角則誓言終生不願婚娶。
就像電影的本事一般,宣傳歌很盡責的介紹了這部電影的情節大綱,即使到了最後仍不忘賣了個關子說:「結果發生啥代誌,請看桃花泣血記」,這很像章回小說每章結束時的「欲知後事如何,請看下回分解。」以吊誘觀眾胃口的方式,來達到行銷的目的。
但〈桃花泣血記〉令我最感興趣的不是它長達十二段的歌詞,而是作詞者借力使力的對傳統那種「門當戶對」的保守封建思想提出強烈的批判,並且大肆的宣揚戀愛自由,他說:「文明社會新時代,戀愛自由才應該;階級約束是有害,婚姻制度著大改。」就這點而言,詹天馬的民主思想確實為台灣歌謠的肇始樹立了良好的典範。
現代人的戀愛、婚姻早就沒有任何的束縛,異性不僅可以隨時自由的交往,而且還速食得很,即使是性行為也都已到了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。不過,任何的自由都是須要付出代價的,〈桃花泣血記〉固然是電影故事,卻是先人社會的真實寫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